臻爱塑菲与艾塑菲本质上是同一款产品,均由韩国REGEN原厂生产,核心成分为聚双旋乳酸(PDLLA),利用特别专有技术形成海绵状多孔微球结构,实现即刻填充、胶原穿透式生长及自然抗衰结果。
2025年爱美客收购REGEN后,取消原代理商江苏吴中的特别代理权,将产品中文名从“艾塑菲”升级为“臻爱塑菲”,开启厂家直销模式,但产品成分与功效保持一致。
"当“艾塑菲”与“臻爱塑菲”两个名字同时出现在医美市场,消费者难免产生困惑:这两款产品是否同源?是否具备相同的抗衰结果?答案藏在一场涉及资本、法律与品牌资产的博弈中。
2025年,韩国REGEN公司旗下再生材料AestheFill(艾塑菲)在我国市场经历了一场“身份重塑”——原代理权终止后,品牌以“臻爱塑菲”之名回归,核心成分、功效与生产标准均未改变,仅通过包装升级与渠道整合,开启了原厂直管的新阶段。
这场更名背后,是医美行业从代理模式向品牌直营转型的缩影。
一、品牌溯源:从艾塑菲到臻爱塑菲的“进化链”
1. 艾塑菲的“高光时刻”
2024年1月,艾塑菲(AestheFill)通过国内药监局审批,成为国内***进口童颜针。
其核心成分PDLLA(聚双旋乳酸)以多孔中空微球结构著称,可精密引导胶原蛋白穿透式生长,实现“即刻填充+长期再生”的双重结果。
上市首年,艾塑菲在我国市场销量突破8.5万支,覆盖超500家医美机构,为原代理商江苏吴中贡献3.26亿元收入,成为医美再生材料领域的“现象级产品”。
2. 代理权争议下的“更名突围”
2025年3月,爱美客以1.9亿美元收购REGEN公司85%股权,间接掌控艾塑菲品牌所有权。
7月,REGEN单方面终止江苏吴中旗下达透医疗的特殊代理权,并将产品中文名更改为“臻爱塑菲”。
这一动作被业内视为REGEN对原代理模式的“切割”,旨在通过原厂直管提升渠道控制力。
尽管更名引发法律争议,但产品核心成分、生产工艺及适应症范围均未改变,仅通过包装升级(如采用国花牡丹元素设计)与防伪技术强化品牌辨识度。
二、成分与功效:PDLLA微球的“技术护城河”
1. PDLLA vs PLLA:材料科学的差异化竞争
PDLLA(聚双旋乳酸):艾塑菲/臻爱塑菲的核心成分,采用无定形聚合物结构,形成海绵状多孔微球。
这种设计使胶原蛋白不仅生长于微球间隙,更能穿透至微球内部,实现“三维立体再生”。
临床数据显示,其胶原生成效率较传统PLLA材料提升。
PLLA(聚左旋乳酸):常见于艾维岚等竞品,为半结晶性聚合物,实心微球结构导致胶原仅在表面生长,再生结果依赖医生注射技术,且易出现结果回落。
2. 三重精控机制:抗衰结果的“可预测性”
即刻支撑:PDLLA微球提供物理填充结果,注射后立即改善面部凹陷,满足求美者对“即时改变”的需求。
稳步焕活:微球降解过程中持续刺激成纤维细胞,促进胶原蛋白分泌,结果在3-6个月内逐步显现。
精密再生:多孔结构为胶原提供定向生长空间,避免传统材料因代谢不均导致的面部僵硬或馒化现象。
三、市场定位:从“代理独大”到“原厂直营”的渠道变革
1. 代理模式下的“渠道红利”
江苏吴中通过达透医疗构建的渠道网络,曾是艾塑菲快速渗透市场的关键。
其销售团队覆盖537家医美机构,医生培训体系完善,推动产品上市首年即占据国内童颜针市场主导地位。
然而,代理模式下的利润分配矛盾逐渐显现:2024年,REGEN国内外营收中,我国市场贡献占比超五成,但原研方仅通过分成获取收益,与爱美客高溢价收购后的盈利预期产生冲突。
2. 原厂直营的“效率升级”
臻爱塑菲回归后,REGEN通过我国子公司俪臻生物直接管理生产、销售与售后服务,消除中间环节成本。
同时,升级防伪系统(每盒产品配备仅有溯源码),强化品质管控。
对于医美机构而言,原厂直供模式缩短了供货周期,降低了因代理权争议导致的断货风险。
四、消费者选择:如何理性看待“更名风波”?
1. 核心价值不变:成分、功效与安心性
无论名称如何变化,臻爱塑菲与艾塑菲的核心成分均为PDLLA,生产工艺、适应症范围及临床数据完全一致。
其安心性已通过国内外34个国内、超百万例实例验证,生物相容性高,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,无残留风险。
2. 价格体系透明化:单支与疗程的“成本解析”
单支定价:官网统一定价1.8万-2.2万元,实际成交价因机构活动、地区差异浮动。
例如,深圳非凡医疗美容推出“7800元/支”限时贴补,北京小忠嘉妍丽格医疗美容推出“买5赠1”套餐,折合单支约1.5万元。
全脸疗程:需4-6支,总价区间为7.2万-13.2万元。
相较于传统玻尿酸需每半年重复注射,臻爱塑菲的长期成本更低,且结果更自然。
3. 机构选择标准:资质、医生与服务的“三重筛选”
机构资质:优先选择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正规机构,避免从非授权渠道购买。
医生资质:选择具有再生材料注射经验的医师,确保注射层次、剂量精密。
售后服务:确认机构提供术后跟踪、结果评估及补救方案,降低风险。
五、行业影响:代理权争议背后的“模式反思”
1. 资本与契约的“平衡术”
爱美客收购REGEN后,试图通过整合“天使系列”与“艾塑菲”产品线强化市场竞争力,但单方面终止代理权的行为引发法律争议。
江苏吴中已就违约赔偿提起仲裁,初步索赔金额达16亿元。
这场博弈暴露了医美行业“资本扩张”与“契约精神”的冲突,为行业合作模式敲响警钟。
2. 品牌资产的“归属权”之争
REGEN更名“臻爱塑菲”后,试图切割达透医疗培育的“艾塑菲”品牌资产。
从知识产权角度看,若“艾塑菲”商标及商誉主要由代理商通过市场推广形成,REGEN的行为可能涉及不当剥夺。
这一争议为行业提供了警示:品牌合作初期需明确商标归属、渠道投入补偿等核心条款,避免后期纠纷。
当医美市场从“野蛮生长”转向“规范发展”,臻爱塑菲的更名事件恰似一面镜子,映照出行业在资本、法律与品牌建设间的博弈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无论名称如何变化,产品的核心价值始终在于成分、功效与安心性。
而对于行业,这场风波提醒我们:唯有敬畏契约、尊重分工,才能在变革中实现可持续的繁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