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阿珂,28岁的平面设计师。过去十年,我总被“地包天”和咬合错位困扰——拍照不敢大笑,吃硬东西总咬到腮,甚至被同事半开玩笑说“像没长开的小朋友”。近段日子终于狠下心做双颚整形,选重庆松山医院,是因为朋友做完下颌角后反复安利:“他们家医生手法细,改善比我预期快多了。”
术前:跑了5家医院,比较终被肖林医生的“细节控”打动
决定手术前,我查了3个月资料,翻遍“网友分享”贴子,也面诊了成都、重庆4家整形机构。直到遇见重庆松山的肖林医生——他拿着我的CT片,用马克笔在屏幕上画:“你上颌后缩1.2cm,下颌前突0.8cm,单纯垫下巴会显假,双颚调整能同时改善面型和咬合。”
比较戳我的是他递来的一沓实例对比图:“这是去年做的患者,切口在口腔内,术后3个月基本看不出痕迹。”他还特意说:“手术风险我不会瞒你,比如术后肿胀期可能影响说话,但我们护理团队24小时跟进。”这种“先说问题再给方案”的实在劲,让我当场签了同意书。
术中:打麻药像被蚊子叮,全程只听见仪器“滋滋”声
手术当天早上7点到院,护士给我套上手术服,反复确认过敏史。肖医生走进来拍我肩膀:“别紧张,我调了轻音乐,你听着《卡农》睡一觉就行。”打麻药时有点像被蚊子叮,3分钟后下半边脸就木木的了。
迷迷糊糊中,能听见器械碰撞声和医生团队轻声沟通:“上颌截骨线再往内0.3mm”“下颌角度保持120度”。全程没疼感,反而因为太放松,中间还小睡了一会儿——后来护士说我“手术时表情比术前拍Vlog还轻松”。
术后:前3天像“发面馒头”,1个月后朋友说我“换了个头”
麻药退去是在下午4点,比较直观的感受是“脸像被人轻轻攥住”,胀但不疼。护士每2小时来测一次体温,教我用冰袋隔着纱布敷下颌(“别直接贴皮肤,会冻伤”)。晚上喝了点南瓜粥,虽然只能用吸管,但比我想象中“能吃”多了。
术后第3天是肿胀满意期,镜子里的我活像“发面馒头”,但肖医生查房时说:“这是正常反应,下周就能消一半。”果然,第7天拆线时,我对着镜子能看出下颌线轮廓了;***5天,同事见我头一句是“你打瘦脸了?”;第30天,大学室友视频时惊呼:“阿琳你换头了?这小V脸也太自然了!”
现在术后1年,我能啃玉米、咬排骨,笑起来终于不用捂嘴——更惊喜的是,之前总犯的颞颌***,居然跟着消失了!肖医生说这是“咬合调整后连带改善”,我才知道双颚整形不只是“变漂亮”,更是“治好了隐藏的健康问题”。
想对犹豫的姐妹说:选对医生,比选医院更重要
朋友小夏去年在另一家医院做双颚,术后2个月还肿得像“包子”,复查时医生只说“慢慢等”。对比起来,我太庆幸选了肖林医生——他不仅手术时“精细操作”到毫米级,术后每周都主动发消息问改善情况,连我问“能吃火锅吗”这种“没技术含量”的问题,他都认真回:“术后3个月可以少量吃,别吃太辣。”
其实双颚整形没传说中那么“恐怖”,关键是找“富有经验”的医生——他能预判风险,也愿意花时间和你沟通。就像肖医生说的:“手术是医生的事,但你的需求,得是我们的‘头等大事’。”
想了解重庆松山医院双颚整形更多细节?比如肖林医生的面诊流程、术后护理清单,点击页面“在线询问”按钮,就能快速获取一手信息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