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个深受大脚骨问题困扰多年的人,我一直梦想着能有一天穿上漂亮的窄头鞋,自在地行走。
从青春期开始,看着同龄女孩踩着精致的小皮鞋、芭蕾鞋雀跃而过,我只能默默低头看着自己脚上宽宽的运动鞋,心里满是羡慕与失落。
终于,在北京完成大脚骨整形手术后,我的梦想成真了。
今天,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改变我生活的真实经历,希望能给同样受此困扰的朋友一点参考。
大脚骨带来的困扰:不止是美观,更是生活的枷锁
我的大脚骨问题是家族遗传的,妈妈和外婆都有类似情况。
记得小学时,同桌曾指着我的脚好奇地问“你的大脚趾怎么歪了呀”,那一刻的窘迫让我从此养成了穿宽松鞋子的习惯。
随着年龄增长,大脚骨愈发明显,大脚趾外侧的骨赘像一颗顽固的小疙瘩,不仅把鞋子内侧顶得变形,还常常因为摩擦出现红肿和鸡眼。
每次换季买鞋都像一场“酷刑”,商场里那些设计精巧的尖头单鞋、玛丽珍鞋,我只能蹲在橱窗前比划半天,再默默放下——要么挤不进去,要么穿上走两步就磨得生疼。
有一次公司年会,我咬牙买了双稍微窄一点的高跟鞋,结果刚站半小时,脚就疼得钻心,然后只能光着脚在宴会厅的地毯上尴尬地找座位。
除了美观和社交上的困扰,疼痛更是家常便饭。
长时间走路后,大脚骨部位会又胀又酸,晚上泡脚时按压一下都疼得皱眉。
我试过市面上各种矫正器,有夜间佩戴的夹板,有硅胶分趾器,甚至还买过所谓的“矫正鞋垫”,但要么戴着磨脚磨到出血,要么坚持一两个月毫无结果,反而因为勒得太紧加重了肿胀。
看着闺蜜们穿着细高跟自信地逛街、聚会,我心里的失落感越来越强烈,甚至慢慢变得不爱出门,生怕别人注意到我的脚。
决定手术:在纠结与期待中迈出头一步
去年夏天,一次短途旅行中,我因为走路太多导致大脚骨急性发炎,脚踝都肿了起来,只能穿着拖鞋一瘸一拐地结束行程。
那一刻我下定决心:必须做手术解决这个问题。
回到北京后,我开始疯狂做功课,先是在综合医院的骨科和整形科之间犹豫——骨科更侧重功能矫正,但担心术后疤痕明显;整形科看重美观,但又怕技术不够可靠。
我了解了三位做过手术的朋友,其中两位推荐了一家专注于足部整形的专科医院,说医生经验充足,术后修复快,疤痕也隐蔽。
头一次去医院面诊时,我紧张得手心冒汗。
医生耐心地给我做了足部X光片,指着片子上的骨骼结构说:“你的拇外翻角度已经超过30度,属于中度偏重度,保守治疗结果有限,手术是比较深入的方式。”他还拿出很多术前术后的对比照片,从轻度到重度的病例都有,让我直观地看到结果。
同时,医生详细解释了手术方案:采用小创口截骨术,不需要打钢钉,术后当天就能下床,修养期大概一个半月。
虽然还是担心手术风险和疼痛,但看到那些成功病例,想到以后能穿漂亮鞋子,我终于在第三次面诊后签了手术同意书。
手术前的准备:在忐忑中迎接改变
手术定在半个月后,这段时间我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做准备。
首先是调整饮食,把平时爱吃的辛辣、海鲜都停了,换成清淡的蔬菜、瘦肉和豆制品,医生说这样能减少术后炎症反应。
然后是停服药物,我因为有轻微偏头痛,平时会吃止痛药,提前一周就遵医嘱停了,生怕影响凝血功能。
手术前三天,我还特意去理发店洗了头——医生说术后一周尽量不要让伤口沾水,免得洗头不方便。
手术前一天,我收拾了一个小行李箱,装了宽松的睡衣、拖鞋和几本打发时间的书,带着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住进了医院。
护士小姐姐很温柔,帮我做了术前检查:测体温、量血压、抽血常规,还详细询问了过敏史。
晚上,医生过来再次确认手术方案,安慰我说:“别紧张,这个手术我做了上千例了,肯定没问题。”但躺在床上,我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,一会儿想象手术成功后穿新鞋的样子,一会儿又担心会不会有后遗症,直到凌晨才迷迷糊糊睡着。
手术过程:一场“清醒”的蜕变
手术当天早上8点,护士过来给我换了手术服,推着我进了手术室。
手术室很宽敞,灯光明亮但不刺眼,器械整齐地摆放在托盘里,医生和护士们都穿着绿色的手术服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,让我紧张的心情缓解了不少。
我躺在手术台上,医生在我的脚背上画了几条线,说是标记截骨的位置,然后开始打麻醉。
麻醉针有点疼,像被蚂蚁狠狠咬了一口,但很快脚背就开始发麻,接着整个脚都失去了知觉。
手术过程中我意识很清醒,但完全感觉不到疼痛,只能听到轻微的器械碰撞声和医生的低声交流。
医生偶尔会问我:“这里有感觉吗?”我都摇摇头。
大概过了40分钟,医生说:“好了,开始包扎了。”我看着护士用厚厚的纱布把脚包起来,像个小小的“粽子”,心里既期待又忐忑。
整个手术耗时1小时20分钟,当医生说“手术非常顺利,回去好好休息”时,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,甚至有点迫不及待想看到修养后的样子。
手术后的护理:在忍耐中等待花开
回到病房后,麻醉结果慢慢退去,脚开始传来阵阵胀痛,像有无数根小针在扎。
护士给我拿来了止痛药,还教我把脚抬高放在枕头上,这样能减轻肿胀。
前三天是比较难受的,尤其是晚上,疼痛常常让我睡不着觉,我就戴着耳机听舒缓的音乐,或者和妈妈视频聊天转移注意力。
护士每隔两小时就会过来查看一次,帮我调整体位,观察伤口有没有渗血,还叮嘱我多喝温水,促进新陈代谢。
饮食上,我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,每天喝两杯牛奶,吃一个鸡蛋,再搭配青菜和鱼肉,不敢碰一点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第四天的时候,疼痛明显减轻了,我试着拄着拐杖下床走了两步,虽然有点慢,但不用别人搀扶了,心里特别开心。
一周后拆了部分纱布,看到脚的形状已经比之前整齐了很多,只是还有点肿,医生说修养得非常好,让我回家继续护理。
改善与改变:从“不敢穿”到“随便挑”的快乐
回家后的一个月里,我每周都去医院换药,医生每次都说修养进度超出预期。
大概一个半月后,伤口完全愈合,纱布也全部拆掉了,当我头一次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脚时,简直不敢相信——大脚趾不再歪歪扭扭,外侧的骨赘也消失了,脚型变得匀称又好看。
我赶紧找出之前藏在鞋柜比较深处的那双米色尖头平底鞋,小心翼翼地穿了上去,当脚完全放进鞋子里,没有一点挤压感时,我激动得眼眶都红了,在镜子前转了好几个圈,反复看着自己的脚,心里满是欢喜。
现在,距离手术已经过去半年了,我的脚完全修养了正常。
我买了好多以前不敢尝试的鞋子:细高跟的凉鞋、复古的玛丽珍鞋、可爱的帆布鞋,每天换着穿,出门时再也不用因为鞋子而自卑了。
更重要的是,走路的时候再也没有过疼痛,就算逛一下午街也完全没问题。
朋友们都说我现在变得开朗了很多,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前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