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十年,我拍照片永远要找角度,自拍必须开瘦脸***,连扎头发都要把耳朵两边的碎发放下来遮住下颌角。”
2025年春天,当我终于在武汉中翰整形外科医院拆掉下颌角手术的头套时,看着镜子里流畅的下颌线,突然想起十年前头一次意识到自己“脸方”时的窘迫——那时候还在读高中的我,被同学开玩笑说“侧面像电视机”,这句话像根刺扎在心里,十年都没拔掉。
一、十年方脸,像颗卡在喉咙里的糖
我的下颌角问题属于典型的“国字脸”,正面看下颌骨宽得像块板砖,侧面看折角接近90度,连理发师都叹气:“你这脸型,短发显方,长发压脖子更显脸大。”大学时学播音主持,每次上镜前都要用修容粉在脸颊两侧刷出“阴影沟”,可镜头一拉远,方脸还是原形毕露。更扎心的是,有次相亲对方委婉说:“你性格挺好的,就是……脸型有点硬朗。”
“我不是没试过其他办法。”我试过每天嚼口香糖练咬肌(结果咬肌更发达),打过三次瘦脸(结果像被橡皮擦擦掉一层),甚至研究过“发型显脸小攻略”,但所有方法都像隔靴搔痒——骨头摆在那儿,怎么遮都遮不住。
2024年底,我刷到武汉中翰整形外科医院的术例,一个姑娘的下颌角从“直角”变成“小V脸”,评论区有人说“这是妈生感,不是网红锥子脸”,我突然动了心。
二、选医院像挑对象:要资质,更要“懂你”
决定做磨骨手术后,我查了武汉所有能做四级手术的医院(磨骨属于四级高难度手术)。中翰比较打动我的,是它有3级整形资质——这意味着它能做正颌、颧骨内推这类复杂手术,设施和麻醉团队更可靠。更关键的是,我面诊了吴中兴医生。
“你的下颌角不是单纯宽,是外翻+折角低。”吴医生拿着我的CT片指给我看,“如果只切外板,侧面会变薄但正面还是宽;如果做长曲线下颌角,能从耳下到下巴形成流畅的弧线。”他翻出几个和我脸型相似的术例:“你看这个姑娘,她保留了一点下颌角,术后结果更自然,不像‘一刀切’的网红脸。”
我当场就定了方案——长曲线下颌角截骨+外板打磨,保留15度自然折角。护士小姐姐偷偷告诉我:“吴医生做下颌角,连术后头套的松紧度都要亲自调,说‘太紧影响血循环,太松固定不住’。”
三、手术那天:全麻像睡了一觉,醒来变“猪头”
2025年3月15日,我躺上手术台时,护士在我手背上扎留置针,吴医生笑着说:“别紧张,睡一觉就美了。”麻醉师推药时,我数到“三”就睡着了。再醒来时,脑袋被绷带裹得像粽子,嘴里插着引流管,喉咙干得像吞了沙子。
“手术很顺利,截了12毫米的骨头。”吴医生掀开我嘴角的纱布,我立刻摸到下巴到耳下少了块“硬东西”。但代价也明显——脸肿得像发面馒头,连眼睛都挤成一条缝,护士给我冰敷时打趣:“你现在像《疯狂动物城》的树懒闪电。”
术后前三天是比较难熬的。嘴张不开,只能用吸管喝米汤;半夜被疼醒,吃颗布洛芬继续睡;比较崩溃的是第五天,引流管拔掉后,嘴里开始渗血,我吓得给吴医生发消息,他秒回:“正常现象,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擦就行。”
四、修养期:像拆盲盒,每天都有新惊喜
术后第7天拆线时,我盯着镜子里的自己差点哭出来——下颌角从“直角”变成了柔和的弧线,正面看脸小了一圈,侧面看线条流畅得像被PS过。但吴医生敲了敲我脑袋:“别得意,真正的修养要3-6个月。”
接下来的一个月,我严格遵守医嘱:每天戴头套8小时(前两周24小时戴),吃流食(从米汤到南瓜粥再到鸡蛋羹),避免大笑和咀嚼硬物(我连笑都要用手捂着嘴)。比较惊喜的是术后第30天,我试穿之前的西装外套,发现领口突然变宽松了——原来下颌角变小后,连脖子都显长了!
“你现在像换了个人。”闺蜜头一次见我摘头套时,盯着我的脸看了半天,“但不是那种‘整容脸’,就是……自然得像你本来就这样。”这话让我特别开心,毕竟我做磨骨不是为了变成“锥子脸”,而是想让自己拍照时不用找角度,扎头发时不用遮耳朵,大大方方地笑。
五、现在的我:下颌线是底气,也是“武器”
今天是2025年10月14日,距离手术已经7个月。我的脸深入消肿了,下颌线清晰得像用尺子画出来的,连之前因为下颌角宽而显得松弛的皮肤,都因为骨骼支撑变好而紧致了。比较近去拍艺术照,摄影师举着相机说:“你这张脸,360度无死角啊。”
更让我意外的是,之前因为脸型自卑而不敢尝试的风格,现在都能轻松驾驭——扎高马尾显利落,戴耳环显精致,甚至穿西装都多了几分职场人士的气场。上周公司年会,我穿着露肩礼服上台主持,台下同事偷偷发消息:“你今天美得像明星!”
六、给想磨骨的姑娘:这些坑一定要避开!
选医院比选男朋友更重要:一定要查医院资质(能做四级手术的才是正规军),看医生术例(别被精修图骗了,要视频或生活照),比较好找专注颌面整形的医生(吴医生就是口腔颌面外科出身,对神经和血管分布更熟悉)。
术前沟通要“贪心”:别只说“我想变漂亮”,要具体到“我希望正面脸小2厘米”“侧面折角保留15度”。我带了自己P的模拟图给吴医生,他看完说:“这个度数可以,但你要接受术后3个月内会有轻微肿胀。”
术后护理是“二次手术”:头套一定要戴够时间(我戴了3个月),饮食要从流食过渡到软食(我头一个月瘦了8斤,因为真的吃不下),避免按摩和热敷(吴医生说“骨头没长好前,乱按会移位”)。
心态要“佛系”:术后1-3个月是肿胀高峰期,可能比术前还丑;6个月后才是比较终结果。我第2个月时脸肿得像包子,差点崩溃,是吴医生发消息安慰我:“你现在是‘丑小鸭期’,过了就是天鹅。”
现在回头看,这十年因为方脸吃的苦、受的委屈,都在摘掉头套的那一刻烟消云散了。磨骨不是“换头”,而是让自己从“将就”变成“讲究”——讲究每一张照片的角度,讲究每一件衣服的上身结果,更讲究自己看镜子时的那句:“原来我本可以这么美。”
如果你也和我一样,被脸型困扰了十年、二十年,不妨去中翰找吴医生聊聊。毕竟,人生只有一次,为什么不让自己的下颌线,也成为底气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