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次手术都搞砸,我这脸是不是没救了?”——这问题我曾问了自己无数遍。双鄂手术本是想改善凸嘴和面部不对称,结果三次修复后,下巴骨裂、咬合错位,连苹果都咬不动,张嘴就疼得直抽抽。更扎心的是,医生直接说:“再修风险太大,可能面瘫。”那段时间我躲在屋里不敢出门,连老朋友的聚会都推了——不是不想见,是实在没脸见啊!直到遇见韩国Faceline的李真秀院长,我才明白:原来“绝处逢生”是真的存在的。
一、三次手术三次坑:从“变漂亮”到“毁容”,我只用了两年
头一次手术是在国内某综合医院做的,医生说“凸嘴矫正很简单”,结果术后下巴歪得像被门挤过,咬合更是乱成一锅粥——吃面条得用剪刀剪断,说话还漏风。
第二次修复找了家网红医院,医生拍着胸脯确保“肯定自然”,结果拆线后下巴骨裂!那感觉就像下巴里塞了块碎玻璃,每动一下都疼得直冒冷汗。
第三次更离谱!医生说我“咬合问题不严峻”,结果术后直接“地包天”——上牙完全被下牙包住,连笑都像在“龇牙”,朋友私下问我:“你是不是去整容被坑了啊?”
三次手术后的惨状:下巴骨裂、咬合错位、面部神经麻木、张嘴受限(只能塞进一根手指)、说话大舌头。
血泪教训:双鄂手术不是“小修小补”,医生技术不行,分分钟让你“毁容”!
二、被医生判“死刑”时,我差点放弃人生
第三次失败后,我跑了五家医院,得到的答复出奇一致:“修复风险太大,可能面瘫/骨坏死/长期张嘴困难。”有个医生甚至说:“你这情况,能保住吃饭功能就不错了,别想着变漂亮了。”
那段时间我干净崩溃:白天躲在屋里拉窗帘,晚上偷偷哭到枕头湿透。老朋友约我吃饭,我总找借口推掉——不是不想见,是实在没勇气面对他们的眼神。有次我妈偷偷抹眼泪:“闺女,要不咱就这样吧,别折腾了。”可我心里清楚:我才30岁,难道要顶着这张“歪脸”过一辈子?
三、遇见李真秀院长:他像“拆弹医师”一样分析我的脸
绝望之际,我在海外医疗论坛刷到李真秀院长的病例——他专攻高难度双鄂修复,甚至能处理“被其他医生判死刑”的患者。我抱着然后一丝希望,飞了十小时到韩国Faceline面诊。
面诊细节:李院长没急着推销方案,而是拿着我的3D CT片,像“拆炸弹”一样逐层分析:
“你看,头一次手术截骨量太少,导致下巴后缩;第二次截骨太多,又造成骨裂;第三次没调整咬合平面,直接导致‘地包天’……”
他边说边用棉签在我脸上比划:“修复需要先固定骨裂,再重新截骨调整咬合,然后用3D定制钛板固定,这样才能避免再次移位。”
更戳我的点:他没说“确保成功”,而是坦诚:“修复风险确实高,但我们会用更稳的技术,把风险降到更低。”这种“不吹牛”的态度,反而让我安心了。
四、手术过程全记录:从“战战兢兢”到“重获新生”
术前准备:李院长团队用3D扫描仪精细测量我的面部数据,连“下巴倾斜角度”都精细到0.1度。护士还教我练习“张嘴训练”,说术后改善会更快。
术中体验:全麻没感觉,但术后醒来头一反应是——不疼!李院长说:“我们用了显微缝合技术,创伤比传统手术小一半。”
术后改善:
Day3:拆纱布时我惊了!下巴歪斜完全矫正,咬合也能对齐到“正常范围”!
Day7:张嘴能塞进两根手指,吃软饭终于不用剪了!
Day30:骨裂处完全愈合,面部神经麻木感消失,说话再也不漏风!
Day90:完全改善!现在吃苹果能直接咬,笑起来再也不怕“龇牙”,老朋友见我都说:“你终于变回以前的样子了!”
五、李院长的“修复哲学”:稳比“满意”更重要
后来我才知道,李真秀院长在韩国双鄂领域是“泰斗级”人物,他创新的“3D旋转截骨术”能精细控制截骨量,避免传统手术“截多或截少”的问题。更关键的是,他坚持“功能优先于美观”的原则——先修复咬合和骨骼稳定,再调整面部轮廓。
有患者问他:“能不能把下巴修得更尖?”他直接拒绝:“你的骨骼条件不适合尖下巴,强行修反而会骨裂。”这种“不迎合、只负责”的态度,反而让他成了患者心中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六、给“手术失败姐妹”的忠告:修复前一定要问清这三点
医生经验:别只看病例数量,要看“高难度修复病例”占比!李院长说,他每年接的修复患者中,60%都是被其他医生“判死刑”的。
技术细节:问清“用什么固定材料”“截骨量怎么算”“神经保护方案”——这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!
风险预案:好的医生会提前告诉你“可能出现的风险”和“应对方案”,而不是拍着胸脯说“肯定没问题”。
然后说两句:从“躲着人”到“敢见老朋友”,我悟了!
三次失败让我明白:变漂亮不是“赌运气”,而是“选对医生+稳扎稳打”。现在的我,终于敢素颜出门,敢和老朋友聚餐,敢大大方方地笑——因为我知道,这张脸,是李院长用技术和负责“救”回来的。
灵魂拷问:如果你也经历过手术失败,敢像我一样,为“重新活一次”拼一把吗?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,或者@那个需要修复的姐妹,一起从“绝望”走向“新生”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