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我是不是长得特别怪?"22岁那年,我头一次鼓起勇气问出这句话。镜子里的自己,下巴像被无形的手往右扯,左边颧骨高得能当台阶,右边脸却像被拍扁的馒头。更要命的是咬合——上下牙对不上号,吃青菜都能卡在牙缝里,嚼个牛肉干能把腮帮子累抽筋。
一、偏颌的"社死现场":从拍照到吃饭全是噩梦
头一次意识到自己"脸歪"是在大学毕业照上。全班48个人,就我的照片被单独拎出来当反面教材:"看!这就是长期单侧咀嚼的下场!"辅导员的玩笑话像根刺,扎得我整整三年不敢看毕业照。
工作后更惨。有次和客户吃饭,对方盯着我的嘴看了半天:"小王啊,你说话时嘴怎么往右撇?"那天回家后,我砸了镜子,躲在被窝里哭到凌晨三点。更崩溃的是相亲——连续三个男生委婉表示"你侧脸比正脸好看",其中有个甚至说:"你笑起来像在跳机械舞。"
"你这属于典型的骨性偏颌,得做正颌手术。"去年春天,终于在省口腔医院挂到了医师号。医生拿着我的CT片比划:"上颌骨发育过度,下颌骨又发育不足,就像盖房子时左边多砌了三层砖,右边少砌了两层。"
二、手术前的"生死抉择":光是方案就改了五次
"正颌不是美容手术,是功能性重建。"主刀医生的话让我打了个寒颤。他电脑里调出二十多组病例,有个姑娘术前比我更严峻——下巴歪到能当圆规用,术后虽然脸型变正常了,但嘴角有轻微麻木。
"你这种情况得做双颌手术。"医生用红笔在CT片上画线,"上颌截骨后退,下颌截骨前移,还要旋转3毫米。"我盯着那些专科术语,腿肚子直打颤:"会不会面瘫?会不会留疤?会不会..."医生笑着打断:"你当是变魔术呢?这些都是常规操作,但术后改善确实得吃苦头。"
比较折磨人的是定方案。从三维建模到模拟手术,光是方案就改了五次。有次医生突然说:"你右眼比左眼小2毫米,要不要顺便做个提肌?"吓得我当场拒绝:"大夫,我是来正颌的,不是来换头的!"
三、手术台上的"生死时速":醒来时满嘴都是血
去年5月12号,我永远记得这个日子。早上八点,护士给我套上病号服,突然问:"要不要把头发编成辫子?术后三个月都洗不了头。"我摸着及腰的长发,咬咬牙让剪成了齐耳短发。
"现在要打麻药了。"麻醉师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。再睁眼时,已经是下午三点。喉咙里插着气管导管,满嘴都是血腥味,下巴裹着厚厚的绷带,像戴了个铁面具。
"手术很成功。"主刀医生的声音从头顶传来,"上颌退了5毫米,下颌前移了8毫米,旋转了2.8度。"我试着动动嘴唇,却只能发出"呜呜"声。护士赶紧递来冰袋:"前三天要24小时冷敷,每小时换一次。"
四、术后改善的"炼狱日记":从流食到硬饭的180天
术后前三天是比较难熬的。下巴肿得像塞了两个乒乓球,说话全靠手比划。更惨的是吃饭——只能用注射器往嘴里打米糊,有次不小心呛到,差点把气管导管咳出来。
"第七天开始吃软食。"医生查房时叮嘱,"但别用吸管,容易引发血肿。"我捧着医院特制的"流食食谱"欲哭无泪:南瓜粥、鸡蛋羹、豆腐脑...连续吃了一周,闻到米糊味就想吐。
比较尴尬的是刷牙。术后两周不能张大嘴,我只能用儿童牙刷蘸着生理盐水,像小猫舔毛似的轻轻刷。有次同事凑过来看:"你嘴里怎么有股铁锈味?"我慌忙捂住嘴——原来是伤口渗出的血水。
五、术后1年的"脱胎换骨":现在拍照终于敢露全脸了
现在回头看,那180天的改善期简直像场修行。术后三个月,下巴还是木木的,摸起来像隔着层塑料布;术后半年,咬合渐渐正常,吃苹果终于不用切成小块了;到今年春天,也就是术后整整一年时,奇迹发生了——
"你的脸对称了!"闺蜜头一次见我摘口罩时尖叫。我冲到镜子前,差点认不出自己——下巴线条流畅了,左边颧骨不再高得突兀,右边脸也改善了正常的饱满度。更神奇的是咬合——上下牙能满意对齐,吃坚果都不用担心卡牙缝了。
上周去拍写真,摄影师举着相机直夸:"你这侧脸杀绝了!"选片时,我盯着照片里那个笑容自然的自己,突然想起术前那个躲在被窝里哭的女孩。原来改变真的能让人重获新生。
六、给偏颌姐妹的真心话
别等"满意时机":我28岁才做手术,医生说我早该在25岁前干预。骨骼发育定型后,矫正难度会翻倍。
选对医生比选医院重要:我跑了三家医院,然后选的主刀医生虽然年轻,但病例做得特别精细。他连我术前照片里嘴角不对称的小细节都注意到了。
心理建设要提前做:术后半年都是"丑小鸭阶段",下巴肿得像猪头,说话漏风,吃饭掉渣。提前和家人朋友打好招呼,别让他们觉得你"变了个人"。
"现在这脸型,才配得上你原来的性格。"妈妈摸着我的脸感慨。我摸着脸颊上几乎看不见的疤痕,突然明白:所谓救赎,不是变成另一个人,而是找回本该属于你的自信。
如果你也正在为偏颌焦虑,不妨去正规医院做个检查。记住,变漂亮没有捷径,但选对方法,真的能改变人生轨迹。现在的我,终于敢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:"你,其实挺好看的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