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植发是不是智商税?”“花两万块种头发,值吗?”——打开社交平台,关于植发的讨论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。有人晒出浓密发际线,有人吐槽“钱花了,头发没长出来”。在这场“头顶战争”里,技术选择成了关键。今天咱们就唠唠碧莲盛的两大招牌技术——SHT和BHT2.0,到底有啥区别?98%的存活率,到底靠啥撑着?
一、SHT和BHT2.0,名字像兄弟,技术差在哪?
“SHT是基础款,BHT是升级版?”——这话只对了一半。
SHT(Singular Hair Transplantation)技术,核心是“单株种植”。医生用0.8-0.9mm的微针,把毛囊像“插秧”一样精细种进头皮。它的优势在于创伤小、改善比较快,适合大面积植发,比如秃顶、发缝宽的朋友。举个例子,种2000个毛囊单位,用SHT大概6小时搞定,术后3天就能洗头,疤痕几乎看不见。
BHT2.0(Bio Hair Transplantation 2.0)则是“精细派”。它的微针口径缩到0.6-0.8mm,比SHT更细,种植密度能提升30%。医生会根据毛囊的粗细、方向,调整种植角度,种出来的头发更自然,像原生发一样“乱中有序”。适合谁?发际线调整、鬓角加密、疤痕植发这些“精细活”,BHT2.0更拿手。比如种500单位发际线,BHT2.0能种出“绒毛感”,SHT可能更规整。
总结:SHT像“大锅饭”,快而稳;BHT2.0像“私房菜”,精而美。选哪个?看需求——要效率选SHT,要自然选BHT2.0。
二、98%存活率,是吹牛还是真本事?
“植发存活率98%,真的假的?”——这话得拆开看。
碧莲盛敢这么宣传,底气来自三招:
1. 医生团队:人均“万小时”老手
植发不是“种菜”,毛囊离体超过8小时,活性会断崖式下跌。碧莲盛的医生团队,人均10000小时以上实战经验,取毛囊、分离、种植,一气呵成。举个例子:疤痕植发时,疤痕处血运差,毛囊容易“缺氧”。老医生能精细判断种植深度,避开血管,让毛囊“活下来”。
2. 器械升级:微针细到0.4mm
传统FUE技术用宝石刀打孔,口径1.0mm以上,容易伤到周围毛囊。碧莲盛的BHT2.0技术,微针更细0.4mm,和毛囊直径差不多,种的时候像“穿针引线”,损伤率降到5%以下。数据说话:苏州分院的数据显示,BHT2.0技术种植的毛囊,存活率比传统FUE高15%。
3. 毛囊“保鲜”:复方活化因子培养液
毛囊离体后,就像离开水的鱼。碧莲盛的AFHT技术(美学培固植发),用复方活化因子培养液浸泡毛囊,相当于给毛囊“打氧气”。结果如何?术后1个月,种植区的头发掉得少,尴尬期缩短一半。
总结:98%存活率不是“天上掉馅饼”,是医生、器械、培养液三管齐下的结果。但也得理性——个体差异大,比如疤痕体质、术后护理不到位,存活率可能打折扣。
三、选技术前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
“SHT和BHT2.0,我该选哪个?”——别急着下结论,先回答这三个问题:
1. 你的脱发类型是啥?
男性雄脱、女性发缝宽,适合SHT大面积种植;发际线后移、鬓角秃,BHT2.0更自然。
2. 你对改善期有多敏感?
SHT术后3天能洗头,BHT2.0可能得5天;但BHT2.0的疤痕更隐蔽,穿露额头的衣服也不怕。
3. 你预算多少?
SHT单价12元起/毛囊单位,BHT2.0单价18元起/毛囊单位。种2000单位,差价1.2万——够买两部手机了。
举个真实病例:上海的李先生,35岁,发际线后移+头顶稀疏。他选了BHT2.0种发际线(800单位),SHT种头顶(1500单位),总花费3.2万。术后8个月,朋友说他“年轻了5岁”,他自己说:“值!比戴假发自在多了。”
四、植发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这些坑得避开
“技术选对了,就能高枕无忧?”——太天真!
1. 别信“包干价”
有些机构用“5800元起包干”吸引人,结果种的时候说“你毛囊少,得加钱”。碧莲盛是按单位收费,明码标价,种多少算多少。
2. 术后护理比技术更重要
植发后1个月,种植区的头发会掉——这是正常“换茬期”。但如果你熬夜、抽烟、不按医嘱洗头,存活率可能打对折。
3. 医生比机构人气更关键
碧莲盛40多家分院,但医生水平参差不齐。选之前,查查医生的病例、从业年限,建议面诊时看他的操作细节——比如取毛囊时手稳不稳,种的时候角度对不对。
结语:植发是场“持久战”,选对技术只是头一步
回到开头的问题:SHT和BHT2.0有啥区别?98%存活率靠啥?答案其实很简单——技术是工具,医生是关键,术后护理是维护。
如果你正在为脱发焦虑,别急着“病急乱投医”。先做个毛囊检测,听听医生的建议,再决定选哪种技术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