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黎星做生长因子取出经历:
五年前那个夏天,我鬼使神差走进了街角的美容院。销售拿着"生长因子丰脸颊"的宣传单说得天花乱坠:"不用动刀、三天起效、还能自己代谢!"当时被"天然安心"冲昏了头,没多想就打了三针。谁知半年后,噩梦开始了——右边脸颊像塞了颗硬核桃,摸上去硬邦邦,笑时肌肉被顶得发僵;左边虽然没那么重度,但皮肤表面凹凸不平,化妆盖不住,连侧脸照都不敢拍。
找对医生:从绝望到看到希望
这几年我试过各种办法:热敷、按摩,甚至听偏方用蒲公英敷脸,结果硬块没消,皮肤还过敏了。直到去年在知乎刷到黎星医生的科普,他专门讲生长因子取出,提到"术前必须做三维CT评估,精密定位增生范围",我心里一动——之前问询的几家医院都只让我做B超,说"大概能取出来",可CT能看清深层组织,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?
面诊那天,我带着厚厚一叠检查报告,黎星医生没急着看,先让我对着镜子指不舒服的地方。他手指轻轻按压我的硬块,问:"按压时会不会牵扯到嘴角?笑起来有没有异物感?"我点头如捣蒜,他眉头微蹙:"生长因子刺激的是纤维组织增生,像树根一样长在脂肪层里,取的时候既要挖干净,又不能伤到正常脂肪和神经,得先做个三维CT,看看它到底'扎'了多深。"
术前CT评估:原来"精密"是这样算的
三天后,CT报告出来了。黎星医生在电脑上给我调出三维图像:右边脸颊皮下有片2.3×1.8cm的不规则高密度影,像团揉皱的棉絮,边缘还伸出几根"触角",紧紧贴着面部表情肌;左边稍小,但靠近腮腺导管。"你看这里,"他指着图像上发亮的区域,"这是增生的纤维组织,如果按传统方式盲取,要么取不干净留下隐患,要么伤到表情肌导致面瘫。我们得用内窥镜辅助,从发际线内开个2cm切口,顺着CT定位的'可靠通道'进去,像剥洋葱一样,把增生组织和正常组织分开。"
他还在纸上画了切口位置和取出路径,连术后修复期的肿胀曲线都标了出来:"前三天会肿得像仓鼠,第七天拆线时消一半,一个月后基本自然。"那一刻,悬了五年的心突然落了地——原来可靠医生连"更坏的情况"都提前想到了。
手术+术后护理:细节里藏着修复速度
手术那天,我躺在手术室手心冒汗。麻醉师轻声说:"别怕,睡一觉就好。"再醒来时,脸上缠着弹性绷带,只感觉微微胀,不疼。护士递来冰袋:"黎医生特意交代,前24小时每隔2小时冰敷15分钟,能减少渗血和肿胀。"她还拿了个小本子,上面写着黎医生手写的护理要点:
术后1-3天:绷带加压包扎,睡觉时垫高枕头(比心脏高30cm),吃饭用吸管,尽量不说话(避免牵扯伤口);
第4天:停冰敷改热敷(用40℃温毛巾,每天3次,每次15分钟),促进血循环;
第7天:拆线,开始用疤痕凝胶(一天两次,涂在发际线切口处);
第2周:可以做轻柔的面部按摩(黎医生教了我"淋巴排毒手法",从下巴向耳根轻轻推);
***个月:忌辛辣、海鲜、酒精,连酱油都少放(怕色素沉着)。
让我感动的是,术后第三天晚上,我肿得眼睛只剩条缝,急得给护士站打电话。结果黎医生亲自回电:"别慌,你这是正常肿胀高峰期,我看了你的修复记录,明天就会开始消。现在把冰袋换成热敷,记得温度别太高。"他声音沉稳,我瞬间就 calm down 了。
改善超预期:比想象中更自然
拆线那天,我站在镜子前不敢相信——右脸的硬块完全消失了,摸上去软软的,和左边一样;以前凹凸不平的皮肤变得平整,连毛孔都细腻了些。黎医生拿着术前术后对比图给我看:"你看这里,我们保留了正常的脂肪层,所以脸颊不会凹陷,笑起来肌肉运动也很自然。"
现在术后三个月,我敢大方扎马尾、露侧脸了。上周和朋友聚餐,她盯着我看了半天说:"你近怎么变好看了?脸小了一圈,还特别有精神。"我笑着摸了摸脸颊,心里清楚:这哪是"变好看",是终于摆脱了五年的阴影,找回了本来的自己。
整形容不得半点侥幸
这段经历让我明白:整形不是"试试看"的事,尤其是生长因子这种"不可逆"的项目,一旦出问题,修复比初次手术难十倍。选医生别只看价格和宣传,要看他是否愿意花时间做评估、是否把风险讲透、是否连护理细节都替你想到。
感谢黎星医生,他用可靠和耐心,不仅取出了我脸上的增生,更取走了我五年的焦虑。现在每次照镜子,看到自然流畅的脸型,都忍不住想:原来选对人,真的能让"超预期"变成现实。如果你也和我一样被生长因子困扰,别灰心,找对医生,认真配合护理,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"重生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