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健丽去眼袋疼吗?
对着视频会议界面里的自己,我第 17 次用手指把眼下的皮肤往上提。屏幕里 40 岁的眼袋像两只灌满水的气球,即使开了美颜滤镜,那两道深沟依然顽固地横在颧骨上方。作为教培机构的课程顾问,每天要和家长视频沟通,可我越来越不敢直视镜头里那个憔悴的自己。
三个月前开始认真研究去眼袋,闺蜜甩来深圳健丽的实例时,我盯着手机里 “不开刀” 三个字犹豫了整整一周。从小怕打针的我,光是想象手术刀划开眼皮的画面就浑身发冷。直到某次直播试镜被导演委婉提醒 “能不能把状态调整得更精神些”,才咬着牙预约了面诊。
医院在福田区的商业中心,电梯门打开时没看到预想中穿着白大褂的 “销售”,只有导诊台后捧着文件夹的护士。面诊的李医生摘下眼镜时,我注意到她眼下也有淡淡的细纹,反而让我放松了些。“你的眼袋是混合型的,” 她用超声笔在我眼下轻轻滑动,“脂肪膨出还伴随皮肤松弛,做不开刀的溶脂收紧术比较合适。”
被问到担心什么时,我脱口而出 “会不会很疼”。李医生笑起来眼角有好看的弧度:“我们会用显微定位仪,痛感大概和打疫苗差不多。” 她翻开一本厚厚的术后记录册,里面贴着不同患者的即时照片,红肿胀痛的程度比我想象中轻很多。
手术当天我攥着护士给的减压球走进诊室,无影灯亮起的瞬间突然想逃。护士递来温热的毛巾擦手:“张姐上周做的时候,全程在跟我们聊她儿子高考呢。” 李医生一边调试仪器一边说:“先给你敷麻药,等下有任何不舒服就举手。”
麻药生效后,眼睑下传来轻微的酸胀感,像有人用棉签轻轻按压。仪器接触皮肤时有点像电流穿过,酥麻感盖过了疼痛。紧张的脂肪导出环节,我闭着眼数到 15,李医生就说 “好了”。整个过程 22 分钟,走出诊室时腿还在发软,但真的没感觉到剧烈疼痛。
术后两小时开始肿胀,眼下像塞了两颗葡萄。护士教我用冰袋隔着纱布冷敷,每 15 分钟换一次。晚餐喝了提前准备的南瓜粥,对着镜子发现眼周泛起淡淡的红晕,倒比术前的青黑色顺眼些。
凌晨三点被渴醒,摸黑走到镜子前吓了一跳 —— 肿胀消了大半!原本鼓胀的眼袋平下去了,只有内眼角还留着浅浅的粉色。早上七点再看,连粉色都淡了许多,涂了点遮瑕就能出门买早餐。邻居阿姨打招呼时说:“你今天看着气色真好,是不是换了护肤品?”
现在术后半年,每次化妆看到眼下平整的皮肤,都会想起李医生说的话:“怕疼是正常的,但别让恐惧耽误了更好的自己。” 其实真正让人退缩的从不是疼痛,而是对未知的想象。就像那天走出医院时,阳光落在脸上的温度,比我预想中温暖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