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术前的准备与决策
决定进行下颌角和颧弓手术并非一时冲动。多年来,我对自己的方形脸型和突出的颧骨感到困扰,尝试过各种发型和化妆技巧来修饰,但结果始终有限。经过长达半年的询问和比较,我实际选择了北京一家可靠整形医院,主刀医生在颌面整形领域有15年临床经验。
术前准备包括完善的身体检查,重点是血凝固功能和颌面CT扫描。医生根据我的骨骼结构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:下颌角采用弧形截骨而非简单的磨骨,颧弓则采用内推固定技术。术前一周需要停止服用任何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和保健品,并提前准备好术后所需的流食、冰袋和护理用品。
手术当天,医生再次确认了手术方案,并用标记笔在我的面部做了详细标记。麻醉医生进行了术前评估,确认我适合全身麻醉。整个术前沟通过程可靠而细致,这让我对即将进行的手术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。
手术过程与即刻感受
手术当天早晨8点到达医院,完成接下来的术前检查后,我被推入手术室。全身麻醉起效很快,几乎没有任何不适感就进入了睡眠状态。手术持续了约4个小时,包括下颌角截骨和颧弓内推两个部分。
醒来时已在改善室,面部被弹性绷带紧紧包裹,只露出眼睛和鼻孔。比较初的感受是明显的压迫感和轻微的疼痛,但完全在可忍受范围内。护士告诉我手术非常顺利,出血量控制在200ml以内。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效应,我感到有些头晕和恶心,但这些症状在几小时后逐渐缓解。
术后6小时可以少量饮水,但需要借助吸管。此时面部肿胀开始明显,但冰敷有效缓解了不适。医生解释说,肿胀是正常现象,通常在术后72小时达到高峰。当晚在医院观察,护士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。虽然睡眠断断续续,但疼痛管理做得比较好,基本没有经历剧烈疼痛。
术后改善的关键阶段
头一周是比较具挑战性的时期。面部肿胀持续加重,眼睛周围出现淤青,说话和进食都很困难。严格按照医嘱,我每天用医用漱口水清洁口腔4-5次,饮食仅限于常温的流质食物如牛奶、豆浆和营养汤。这一阶段需要特别注意保持伤口清洁,避免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行为。
第二周开始,肿胀和淤青逐渐消退,可以转为半流质饮食。术后第7天拆除了口内缝线,过程比预想的要轻松。医生检查后确认伤口愈合良好,允许我回家休养。此时面部轮廓已有初步改变,但依然肿胀明显,远未达到实际变化。
头一个月是改善的关键期。我坚持24小时佩戴弹力头套,只在清洁面部时短暂取下。肿胀继续缓慢消退,但偶尔会有刺痛或麻木感,医生解释这是神经改善的正常现象。术后第30天复查时,CT显示骨骼愈合良好,医生允许我开始轻度活动,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。
长期改善与护理经验
第三个月时,大部分肿胀已经消退,轮廓改善变化明显可见。麻木感范围缩小至下唇小部分区域,医生建议继续服用甲钴胺促进神经改善。此时可以改善正常饮食,但仍需避免太硬食物。我开始使用温和的面部按摩来促进血循环和淋巴回流。
第六个月的复查显示骨骼完全愈合,神经感觉也基本改善正常。医生表示实际变化已经稳定,此时可以清晰看到手术带来的改变:下颌线条变得流畅柔和,颧弓不再突出,整体轮廓更加协调。虽然改善期比预想的要长,但变化确实令人满意。
在护理方面,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:严格遵循医嘱的用药和护理程序;保持耐心,不急于看到实际变化;记录每天的改善情况,及时与医生沟通任何异常;调整心态,理解改善过程中的各种不适都是暂时的。特别重要的是避免在改善期间进行其他面部美容项目,给身体充分的修复时间。
手术变化与个人建议
如今术后已超过半年,手术带来的改变已经完全稳定。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侧面轮廓线条变得流畅,正面脸型从原来的方形变为柔和的鹅蛋形。这些改变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自信,不再需要刻意用发型或化妆来修饰脸型。
对于考虑类似手术的人,我的建议是:首先选择有丰富颌面整形经验的医生和正规医疗机构;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和改善过程,做好心理准备;术后严格遵循护理指导,不抱侥幸心理;保持现实期望,理解手术可以改善轮廓但不会完全改变个人特征。
轮廓整形是一项重大决定,需要慎重考虑。我的经历证明,在可靠医生的操作下和正确的护理下,可以获得自然靠谱的变化。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建议在做出决定前进行充分询问和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