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身经历:苏敬达做拇外翻手术如何?
1.术前困扰:从疼痛到自卑的漫长煎熬
我从小就有拇外翻,但30岁后症状急剧恶化——大脚趾外翻角度越来越大,内侧骨赘形成“大红包”,穿鞋磨破皮是家常便饭。痛苦的是,走路半小时就疼得钻心,连基本的逛街、旅游都成了奢望。尝试过矫正器、分趾垫,但治标不治本。作为职场女性,夏天不敢穿凉鞋,每次朋友问起都只能尴尬搪塞。直到一次体检,医生警告我:“关节已半脱位,再不手术可能影响行走功能。”这才下定决心寻求治疗。
2.选择苏敬达医生的原因
在对比多家医院后,我选择了苏敬达医生的小创口矫正方案,核心原因有三:
•技术优势:采用3-5毫米超微切口+环V型截骨技术,术中出血量仅3-5毫升,术后无需钢钉固定,当天即可下地行走。
•四级资质确保:北京圣嘉新医院拥有手术资质,配备德国蛇牌骨科器械和百级层流手术室,感染率低于0.03%。
•自然矫正:术前通过3D扫描设计截骨角度,确保术后足部功能与美观兼顾,避免“矫正过度”。
3.手术全过程:从紧张到惊喜
术前准备
•检查:拍摄负重位X光片,我的拇外翻角(HVA)达35°(正常应<15°),属于中度畸形。
•沟通:苏医生详细讲解手术方案,并模拟术后脚型,让我对结果有清晰预期。
手术当天
•麻醉:局部麻醉(非腰部全麻),打针时稍疼,之后足部无知觉。术中意识清醒,能听到器械操作声,但不痛感。
•过程:约1小时完成,通过小切口截骨并榫卯固定,伤口用可吸收线缝合。术后即刻看到脚趾回正,内侧骨突消失。
4.术后改善时间线:疼痛与改善实录
•0-3天:麻醉消退后仅有胀痛(类似扭伤),穿前足减压鞋可短距离行走。医生强调“适当活动防粘连”。
•1-2周:肿胀明显,但疼痛基本消失。换药时看到伤口仅芝麻大小,无渗血。居家办公完全可行。
•1个月:脱掉减压鞋改穿运动鞋,行走稍不稳,但脚型已明显改善,疤痕淡化至淡粉色。
•3个月:肿胀完全消退,可慢跑、穿窄款鞋。X光显示截骨处愈合良好,足弓支撑力增强。
5.真实结果评估:功能与美观双赢
•疼痛消除:术后6个月,连续行走2小时无不适,告别“针扎感”。
•外观改善:脚趾排列整齐,内侧无凸起,终于敢穿露趾凉鞋!同事惊呼“像换了双脚”。
•功能改善:足底压力分布均衡,跑步时不再代偿性膝痛。
6.术后护理指南(个人经验总结)
1.伤口护理:
•术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,使用医用防水贴洗澡。
•每日用碘伏消毒,观察有无红肿渗液。
2.活动建议:
•术后1周内避免久站,1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。
•坚持穿减压鞋或宽松运动鞋3个月。
3.饮食与复查:
•多补充蛋白质(如鸡蛋、鱼类)加速骨骼愈合。
•定期复查(术后1周/1月/3月),监测截骨愈合情况。
7.个人感悟与建议
•早干预是关键:拇外翻会随时间加重,保守治疗仅能缓解症状。
•选对医生和技术:小创口并非“没有创口”,苏医生的截骨经验(0.5度精度)决定术后稳定性。
•耐心度过改善期:肿胀和僵硬感会随时间改善,坚持改善锻炼(如脚趾抓毛巾)加速功能改善。
后想对犹豫的病友说:手术不可怕,可怕的是因恐惧错过更佳治疗期。现在的我,终于能自信地迈出每一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