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唐森植发全程体验:
对着浴室镜子扯起额前的头发,指缝间漏出的头皮比硬币还宽——这是我去重庆唐森植发前的一张自拍。32岁的我,发际线像被狗啃过似的参差不齐,连戴棒球帽都得刻意压低帽檐。朋友总笑我“聪明绝顶”,可只有我知道,每次理发时理发师欲言又止的眼神,有多扎心。
在网上刷到唐森植发2999元的发际线套餐时,我反复确认了三遍价格。抱着“上当就当买个教训”的心态预约面诊,没想到接待的王医生直接带我进了检测室。毛囊检测仪的镜头怼在头皮上,屏幕里萎缩的毛囊像瘪掉的米粒,“你这是典型的雄性脱发,”他指着图像边缘的健康毛囊,“后枕部资源够,做个1500单位的发际线调整正好。”
手术当天我特意穿了宽松的卫衣。进手术室前护士给我看了包装完好的一次性器械,麻药针细细的,扎在头皮上像被蜜蜂蛰了下。取发区在头后部,医生用环形器械一个个提取毛囊,我数着***的灯打发时间,等闻到淡淡的消毒水味时,种植已经开始了。王医生会时不时举着镜子让我看进度,原本光秃秃的额角,正被一排排小黑点填满,像给土地撒上了种子。
术后第5天拆纱布时,我倒吸了口凉气。发际线处密密麻麻的血痂像干涸的泥浆,新植的头发短得像刚冒头的草芽。护士教我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棉球轻敷,“千万别抠,血痂会自己掉”。那段时间我洗脸时得把毛巾折成小方块,小心翼翼地避开额头,连睡觉都垫着无菌纱布,生怕压坏这些“小幼苗”。
术后1个月迎来“换茬期”,我差点以为手术失败了。每天早上枕头都沾着十几根细绒毛,浴室地漏堵得结结实实。某天对着镜子拍照对比,发现新植的头发稀疏了大半,急得我直接冲到医院。王医生翻出术前拍的毛囊分布图,指着上面的标记点笑:“你看这些位置,新毛囊的根还在呢,就像小树移栽要先落叶,等2个月就好了。”
转折出现在术后第70天。那天早上梳头,齿间突然卡住了几根硬挺的短发,比原来的头发粗一倍。我赶紧翻出手机相册,把这天的照片和术后1个月的对比——原本模糊的发际线轮廓,已经长出了清晰的绒毛,像给额头镶了圈黑边。我开始每天用医生推荐的生发液,按他教的“Z字型涂抹法”,连发际线边缘的小绒毛都没放过。
现在术后满3个月,头发已经长到3厘米长。翻出手机里的对比图,术前那张露出大半额头的自拍,和现在能随意梳起刘海的照片判若两人。新长的头发发质很硬,用手摸上去像刚修剪过的草坪,惊喜的是发际线的弧度,王医生说特意做成了“自然美人尖”,现在扎半丸子头时,额前的碎发会顺着弧度垂下来,完全看不出人工的痕迹。
上周同学聚会,有人盯着我看了半天:“你是不是换发型了?感觉脸小了一圈。”我笑着掀起刘海,他们都没发现这是植发的功劳。其实这三个月里,我不仅收获了浓密的头发,更捡回了丢失很久的自信——那种不用刻意遮掩、敢抬头大笑的轻松,是多少护肤品都换不来的。
如果你也在被脱发困扰,我想说:植发不是魔法,但它确实能给生活按下重启键。看着镜子里日渐饱满的发际线,我终于明白,那些为了塑美付出的耐心和勇气,从来都不会白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