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常完美官网
整容头条

正颌手术亲身经历:地包天困扰 20 年,分享全麻手术全过程,术后 7 天拆板和 3 个月脸型变化

2025-07-20 13:33

地包天伴随了我整整二十年。从初中被同学起外号"月亮脸",到工作后拍照永远不敢露齿笑,这个看似"不影响健康"的骨骼问题,像一根细刺扎在生活的每个角落。直到去年冬天,我终于下定决心走进手术室——这不是一篇鼓吹手术的文章,而是一个普通患者用3个月时间换来的真实记录。

下颌骨截取手术前后对比图

术前决策:从犹豫到坚定的三年

2019年头一次询问正畸医生时,我被告知需要先做正畸再手术,整个周期至少两年。那时我28岁,正在事业上升期,每天加班到十点,根本没时间频繁复诊。直到2022年,长期单侧咀嚼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,早晨起床时关节总会"咔嗒"作响,这才真正意识到问题严峻性。

术前检查项目多达15项:头颅CT、牙模取样、关节核磁共振、血化验……更让我意外的是心理评估环节。医生解释:"正颌手术属于四级手术,我们必须确认患者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。"当看到三维建模中自己的下颌明显后缩,与上颌形成35度反颌角时,我当场在诊室哭了——原来二十年的自卑,真的能被数据具象化。

正颌前后示意图

手术当天:全麻下的未知七小时

早上七点,我穿着宽松病号服走进手术室。护士在我手背埋好留置针,主刀医生拿着标记笔在我脸上画线:"别紧张,我们调整的是下颌骨矢状向关系。"随着麻醉师推入药物,意识逐渐模糊的更后一刻,我闻到淡淡的消毒水气味。

醒来时已经是下午两点,喉咙里插着气管导管,下巴被弹性绷带紧紧包裹。护士说手术持续了六小时四十五分,切除了约8mm的下颌骨前段,重新定位后用钛板固定。难受的不是疼痛,而是术后24小时不能进食进水,只能通过静脉营养液维持体力。

正颌手术后的成效图片

术后7天:拆板与初见成效

第七天拆线时,护士轻轻揭开绷带,我看到镜子里肿胀如馒头的脸。虽然下巴明显前移,但两侧淤青像两块胎记,嘴角还有未消退的麻木感。主刀医生提醒:"现在只是骨骼定位完成,软组织需要3-6个月重塑。"

拆板过程比想象中轻松,局部麻醉后能感觉到医生用工具轻敲钛板。当听到"咔嗒"一声金属脱落,护士递来镜子时,我头一反应是摸下巴——原本凹陷的颌线终于有了清晰的弧度,虽然仍有些不对称,但已经能自然闭唇。

正颌手术示意图

术后3个月:脸型渐变与生活重构

头一个月是难熬的阶段:只能吃流食,说话含糊不清,夜间会因为肌肉酸胀醒来。但变化也在悄然发生——第二周能咀嚼软烂的豆腐,第四周尝试吃切碎的鸡肉,第六周复诊时医生惊讶:"你的咬合改善速度超过平均水平。"

三个月复查的CT片显示,钛板位置稳定,下颌骨愈合良好。明显的改变是侧脸轮廓:原本后缩的下巴前移12mm,鼻唇角从85度增加到95度。虽然上唇仍有轻微僵硬,但已经可以自然微笑,拍照时不再条件反射地用手遮挡下颌。

正颌手术前后图

给犹豫者的真实建议

时间成本远超想象:术后三个月仍处于改善期,建议预留半年以上完整时间

疼痛管理关键期:术后48小时的冰敷、头三天镇痛泵使用、两周后的热敷顺序不能错

心理预期要现实:我的主刀医生反复强调:"这不是换头手术,而是调整功能性问题"

隐藏成本清单:术后专用漱口水(约150元/瓶)、颌面固定带(300-500元)、营养补充剂(每月800元左右)

正颌手术卡通照片

现在当我翻看术前照片,依然会感慨那个总低头走路的女孩。正颌手术没有让我变成"理想脸型",但终于能自然闭合嘴唇,终于敢在会议发言时看着对方眼睛,这些改变比任何数据都更真实。如果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也在犹豫,我想说:这不是必须做的选择,但如果是影响生活的枷锁,或许值得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