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方脸焦虑”到“妈生小V脸”:我的李献和改脸型手术全记录
一、面诊前的纠结:方脸女孩的“容貌困境”
作为天生下颌角宽大的“国字脸”女孩,我从小就因脸型被贴上“憨厚”“显老”的标签。大学时尝试过发型修饰、修容化妆,但正面看脸宽仍超12cm,侧面下颌角角度仅110°,像被刀削过的直角。2024年冬天,我在社交平台刷到成都李献和医生的实例——一位青海姑娘术后从“倒三角大方脸”变成“瓜子脸”,自然到看不出手术痕迹。这让我动了心,开始疯狂做功课:李献和是四川大学医学硕士,从业22年专注颌面整形,创新的L型截骨技术能将骨缝控制在0.5mm内,术后肿胀期比传统手术缩短30%。更打动我的是他的“反网红脸”理念——拒绝一刀切,强调保留原生骨感。
二、预约:线上助理的“保姆级”服务
2025年1月,我通过四川现代医院官网找到李献和助理的微信。添加后,助理秒回并发送了详细的面诊攻略:需提前3天做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颌面CT检查,并提醒我避开生理期。面诊当天,我带着CT片走进李献和的诊室,他先用双手轻触我的下颌骨,闭眼感受骨骼走向:“你的下颌角外翻明显,耳下至下巴的宽度比颧骨还宽,适合L型截骨+下颌体磨削。”他打开电脑,用3D建模软件模拟术后变化:下颌角从110°变为135°,正面脸宽缩窄1.8cm,侧面呈现柔和的“S”形曲线。比较让我安心的是他的风险把控:“术中会用神经监测仪避开下牙槽神经,截骨线避开下颌骨受力区,避免术后下垂。”
三、手术日:细节控医生的“强迫症”操作
2025年3月15日,我穿着病号服躺在手术台上。李献和团队先在我口腔内喷了麻醉剂,随后麻醉师推入镇静药。意识模糊前,我听到他说:“超声骨刀启动,从下颌角拐点向耳后延伸2.5cm……”醒来时已是下午,口腔内塞着止血棉,下巴贴着固定胶布。护士递来冰袋和流食菜单:“李医师特意交代,术后3天只能喝南瓜粥、米糊。”更让我惊讶的是术后即刻变化——虽然肿胀,但下颌角已不见棱角,像被精心打磨过的鹅卵石。
四、改善期:科学护理的“加速键”
术后第3天,我戴着弹力头套去拆线。李献和用棉签轻触我的下颌:“骨缝愈合良好,但3个月内不能吃坚果。”他递给我一份《改善指南》:
1-7天:24小时戴头套,每天冰敷4次,每次20分钟;
1-4周:口服消肿药,避免大笑、打哈欠;
1-3个月:每月复诊,用超声骨刀检查骨缝愈合情况。
比较让我感动的是术后***0天的突发状况:我因偷偷啃苹果导致下颌轻微肿胀。凌晨1点,李献和在微信上秒回:“立刻来医院,我让护士准备冰袋和降低炎症药。”这种24小时在线的负责感,让我深度放下顾虑。
五、蜕变:自然到“骗过”亲妈
术后3个月,我摘下头套的瞬间差点哭出来——曾经像“板砖”的下颌线,如今流畅得像被风吹过的沙丘。同事们窃窃私语:“你近期是不是瘦了?脸小了一圈!”我妈盯着我看了半天:“你这下巴怎么变尖了?但又不像整的,特别自然。”现在,我敢扎高马尾、穿V领衣服,甚至接了平面模特的工作。比较惊喜的是,李献和的“抗老设计”开始显现——由于保留了部分骨量支撑软组织,我的脸颊没有出现凹陷,反而比同龄人更紧致。
六、忠告:选医生比选机构更重要
回顾这段经历,我总结了三点经验:
查资质:李献和所在的四川现代医院是***医院,有四级颌面手术资质,麻醉科、ICU全程护航;
看实例:要求医生展示至少50例同类型实例,观察术后3年以上的稳定性;
重沟通:李献和面诊时会用3D建模、骨模型讲解方案,甚至让我带模板图对比调整。
现在,每当我摸着下颌角处几乎看不见的骨缝,都会想起李献和的话:“整形不是换头,而是帮你找回本该属于你的美。”如果你也因脸型焦虑,不妨给李献和一次机会——他手里的超声骨刀,或许能雕刻出你人生新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