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,我站在镜子前,用原相机拍下了自己术后半年的双眼皮。照片里的双眼不对称,一只眼皮明显耷拉在睫毛上方,另一只则像两条僵硬的弧线。这是我平扇型全切双眼皮手术失败后的真实写照,也是我决定走上修复之路的起点。
一、初次手术的冲动与后悔
记得六年前,我还是个热衷于美颜相机的姑娘。某天在美容院,被推荐做了埋线双眼皮。当时觉得变化还不错,直到近几年,埋线逐渐松脱,眼皮开始耷拉,左右眼明显不对称。看着美颜相机里还能勉强看得过去的双眼,我安慰自己"就这样吧"。但原相机不会说谎,每次卸妆后照镜子,那种违和感越来越强烈。
去年春天,在某医美机构,我冲动地做了全切双眼皮手术。术前因为紧张,没有和医生充分沟通想要的形状。医生直接建议做平扇型,我稀里糊涂就同意了。术后拆线时,我就发现两只眼睛明显不对称,但医生说"改善期是这样的"。三个月过去,情况并没有好转,反而因为切口较深,不化妆时双眼皮线像两条明显的疤痕。
二、修复面诊的曲折经历
决定修复后,我先后面诊了三位医生。头一位医生看了我的眼睛后直摇头:"你的情况比较复杂,之前切口太深,肌肉组织有损伤。"他建议我再改善半年看看。这让我很焦虑,因为每天照镜子都觉得眼睛越来越假。
第二位医生相对乐观,他拿出平板电脑给我看术例图:"我们可以调整双眼皮的宽度和弧度。"但我注意到他一直在推荐高价项目,这让我心生警惕。面诊结束后,我在网上查到这位医生有过多起投诉记录。
到头来我找到了现在的修复医生。他让我平视前方,仔细观察我的眼睛运动情况。"你的问题主要是切口过深导致的上睑下垂,需要重新调整肌肉组织。"他拿出我的术前照片对比:"头一次手术改变了你原有的眼部结构,修复需要更谨慎。"这次面诊让我看到了希望。
三、修复手术的期待与忐忑
决定手术前,我和医生进行了深入沟通。我告诉他:"我不要求理想对称,只希望能看起来自然,不化妆时也不会太假。"医生根据我的面部比例,建议做成扇形双眼皮,宽度比头一次窄一些。
手术当天,我比头一次紧张得多。躺在手术台上,听着医生和护士的准备工作,我不断深呼吸。这次手术比头一次时间长,医生解释说需要先松解之前的疤痕组织,再重新设计双眼皮线。
术后改善期比头一次更煎熬。前三天肿胀重的,我几乎不敢照镜子。第七天拆线时,医生告诉我:"肌肉组织调整得不错,但到头来变化要三个月后才能看出来。"这句话让我既期待又忐忑。
现在距离修复手术已经过去四个月,我的双眼皮虽然还没有完全自然,但已经比头一次术后好了很多。左右眼的对称度有所改善,不化妆时也不会像之前那样突兀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,双眼皮手术不是简单的"一刀切",特别是修复手术,更需要医生的经验和耐心。
回顾这段血泪史,我想告诉准备做双眼皮手术的朋友:术前一定要和医生充分沟通,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;不要盲目追求流行款式,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;如果头一次手术不理想,修复要慎重选择医生,毕竟眼部组织经不起反复折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