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常完美官网
整容头条

60岁做了拇外翻手术!选择的小创口手术|第二天就下地了|困扰我十几年的重度拇外翻再见

2025-07-04 11:38

“走两步就磨得生疼,大脚趾的骨头越鼓越大,连夏天穿凉鞋都成了奢望……”62岁的陈阿姨(化名)说起自己的拇外翻,眼里满是无奈。十几年里,她试过穿五指袜、分趾垫,甚至咬牙忍着疼跳舞遛弯,可拇外翻却像“脱缰的野马”,越拖越重的。直到今年,她鼓起勇气做了小创口手术,没想到第二天就能下地,两个月后走路稳稳当当,连她自己都感慨:“早知道这么轻松,早就该做了!”今天,咱们就听听陈阿姨的故事,看看小创口手术到底有多“神”。

一十几年的拇外翻,从“能忍”到“必须治”

大脚骨外翻程度

陈阿姨是武汉人,退休后跟着子女到重庆生活。年轻时忙工作、照顾双亲,身体倒还算硬朗,可退休没两年,拇外翻却成了她的“心头病”。“大概二十多年前,我就发现大脚趾有点歪,当时医生说要做手术,还得住院很久,我怕耽误上班,更怕没人照顾家里老人,就拖着没做。”陈阿姨说,那时候拇外翻不重的,偶尔疼一下也能忍,可近几年,情况越来越糟。

“走不到两千步,脚就磨得通红,大脚趾的骨头鼓得像小馒头,连跳广场舞都成了奢望。”陈阿姨叹了口气,原本计划着和老伴游山玩水、和姐妹跳舞的日子,全被拇外翻搅黄了。更让她担心的是,家里还有85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,自己要是瘫了,岂不是给子女添负担?“那时候我就想,再拖下去,可能连走路都成问题,必须得治了!”

二从“开放手术”到“小创口”,她为啥选了后者?

大脚骨图示

决定手术后,陈阿姨的烦恼并没结束。她问了好几家医院,大多数建议做开放手术——“要切个大口子,住院半个月,术后还得人照顾”。这让陈阿姨犯了难:“我这么大年纪,脚上开那么大口子,万一改善不好怎么办?要是躺床上动不了,老母亲谁管?”

转机出现在侄女身上。侄女在网上看到了郑怀远医师的文章,提到一种叫“新MICA小创口矫正术”的小创口手术,创口小、改善快,第二天就能下地。陈阿姨一开始半信半疑:“真有这么神?”她悄悄关注了几个月,看了好多患者术后下地的视频,甚至有个70多岁的老人做完手术就去旅游了,这才动了心。

“我去门诊找郑医师,他看了我的X光片,说我是重度拇外翻,但骨头还没脱位,做小创口正合适。要是再拖,就只能做开放手术了。”陈阿姨说,郑医师的话让她吃了定心丸,再加上侄女在武汉,能帮忙照顾,她果断决定:做!

三手术当天:睡一觉就做完,第二天真能下地?

大脚骨拍片

手术安排在早上。陈阿姨回忆:“我年纪大了,精神不太好,和郑医师聊了几句就睡着了。等醒来时,手术已经做完了,郑医师说特别顺利,我一点疼的感觉都没有。”

住院的五天里,陈阿姨的改善速度让她自己都惊讶。术后头一天,护士就扶着她做改善锻炼;术后第二天,郑医师查房时说:“改善得不错,再换一两次药就能出院了。”术后第五天,陈阿姨办完手续,踩着软底鞋就回了家。“整个过程一点没遭罪,比我预想的轻松多了!”

四术后两个月:走路稳了,脚不肿了,生活“重启”了!

术后一个半月,护士发消息问改善情况,让陈阿姨拍个走路视频。她试着走了几步,虽然脚还有点肿,但日常走路完全没问题。术后两个月,肿胀基本消了,走路稳稳当当,连跳广场舞都不在话下。

大脚骨对比图

“现在我和老伴天天去公园遛弯,和姐妹们约着跳跳舞,生活又回到了正轨。”陈阿姨笑着说,较让她感动的是郑医师的细心——“术后他一直叮嘱我要穿宽松鞋、定期复查,连我随口提的一句‘脚有点麻’,他都记在心上,专门打电话问我情况。”

五为什么小创口手术更适合中老年人?

陈阿姨的故事,让不少有拇外翻困扰的中老年人看到了希望。为什么小创口手术更适合他们?郑怀远医师解释:“传统开放手术切口大、改善慢,对中老年人来说风险更高;而小创口手术通过2-3毫米的微孔操作,不伤筋膜和关节囊,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,感染风险也低,特别适合怕疼、怕改善慢的老人。”

他还提醒,拇外翻不是“小问题”,拖久了会导致关节脱位、骨性关节炎,甚至影响走路。如果中重度拇外翻已经影响生活,建议尽早手术,别让“小毛病”拖成“大麻烦”。

大脚骨脚步骨头透视图

结尾:变漂亮变健康,从来不该“怕”字当头

陈阿姨常说:“要是早知道小创口手术这么轻松,我早几年就做了!”现在的她,走路稳了,心情好了,连老伴都夸她“年轻了十岁”。其实,变漂亮变健康从来不该被年龄、恐惧束缚,选对方法、找对医生,60岁也能重新“脚踏实地”。如果你也被拇外翻困扰,不妨像陈阿姨一样,勇敢迈出那一步——毕竟,能轻松走路、痛快跳舞的日子,才叫生活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