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大脚骨(拇外翻)问题从大学时就初现端倪。穿高跟鞋后脚趾红肿、逛街半小时就疼痛难忍,甚至普通的平底鞋也会磨出茧子。尝试过硅胶分趾器、矫正器,但治标不治本。
去年体检时,医生警告:“关节变形加剧,可能影响走路功能。”我终于下定决心手术,而选择苏敬达医生的原因,正是来自患者口碑——知乎和贴吧里多人提到他“技术细腻”“术后修复自然”。
初诊体验
初次面诊时,苏医生没有急着推销手术,而是仔细分析我的X光片:“你的外翻角度是25度,属于中度,但第二趾已开始叠压,建议尽早干预。”他对比了传统截骨术和小创口方案的优劣,强调小创口“伤口小、修复快”,但需严格评估骨骼条件。让我安心的是,他主动展示过往实例的术后照片,并坦言:“不是所有脚型都能做到满意,但我会尽量兼顾功能和美观。”
手术当天:紧张与信任的交织
手术安排在上午9点。消毒时,护士开玩笑缓解我的情绪:“苏医生做这类手术像绣花,别担心。”麻醉后,我只听到器械轻微的声响,全程不痛感。约1小时后,苏医生拍了拍我:“好了,你看,骨头已经复位了。”——他居然在术中让我确认结果!这种透明化操作让我意外又感动。
术后修复:疼痛与惊喜的拉锯战
-前3天:麻醉消退后,伤口有胀痛,但远不如预想的剧烈。按医嘱冰敷、抬高脚部,口服降低炎症药即可。
-1周拆线:看到脚趾终于回归“直线”时,我差点哭出来。虽然肿胀未消,但穿宽松拖鞋已无压力。
-1个月后:逐步脱拐行走,苏医生叮嘱“改善训练比手术更重要”,教我每天做脚趾抓毛巾练习。
现状与感悟:值得的选择
如今术后半年,我的脚趾不仅外观改善,更重要的是——能轻松跑完3公里!回顾全程,苏医生团队的靠谱和细节让我印象深刻:
1.技术扎实:小创口切口仅1厘米,疤痕几乎隐形;
2.沟通真诚:术前明确告知“可能残留5度外翻”,结果反而比预期更好;
3.售后负责:术后3个月内,助理每周跟进修复情况。
建议:大脚骨矫正不是“美容手术”,需理性评估需求。但若你和我一样饱受疼痛困扰,苏敬达医生的口碑和技术,值得列入优先选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