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植发前:我为什么决定花这笔钱?
去年夏天,我站在镜子前拨弄着越来越稀疏的头顶,终于意识到——再贵的生发液也救不了我的“地中海”了。作为一个普通上班族,我既担心植发费用太高负担不起,又怕手术耗时太久影响工作。挣扎三个月后,我咬牙预约了植发手术。
那天医生用毛囊检测仪扫过我的头皮,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红点像在耻笑我:“你这脱发面积,得种2500个单位!”听到这个数字,我心跳漏了一拍,毕竟听说植发是按毛囊单位收费的。医生看出我的紧张,立刻解释:“费用要看技术和面积,传统技术每单位8-15元,加密技术贵些,但能确保自然度。”更终我选了中等价位的微针植发,总费用2.3万,相当于三个月工资。
二、手术短时间内:躺在手术床上的6小时
消毒水的气味、嗡嗡作响的仪器声、还有头顶刺眼的无影灯——这是我躺上手术台的头一印象。打麻药时像被蜜蜂蛰了十几下,但为了形象,我硬是攥着床单没喊疼。
医生先从后脑勺提取毛囊,仪器贴着头皮移动的触感像在梳头发,只是偶尔传来“咔嗒”的轻微声响。取发用了近3小时,中途我还迷迷糊糊睡了一觉。种植阶段更有趣,两位护士用镊子夹着毛囊,像插秧似的在我头顶精细“播种”。听着她们数“1782个单位”,我忽然觉得这钱花得值——毕竟人工操作越细致,存活概率越高。
整个手术持续6小时,比我预想的久。下台时脖子僵得不敢动,但摸到后脑勺的绷带和头顶的刺痒感,反而有种奇异的安心。
三、费用明细:2.3万花在哪里了?
很多人问我:“植发凭什么这么贵?”作为过来人,我可以明确说——贵在人工和技术。以我的账单为例:毛囊检测200元(后来才知道有些机构会免费送这项)、手术费1.8万(2500单位×12元/单位)、术后护理包3000元。
后来和发友交流才知道,价格浮动大有门道:
•技术差异:传统FUE技术低至8元/单位,但加密或不剃发技术能飙到60元;
•城市消费:一线城市比二三线贵10%-20%,我同事在老家种同单位毛囊只花了1.6万;
•隐形消费:有些机构把降低炎症药、洗发水分开收费,签协议前一定问清是否包含。
四、时间账本:手术6小时,疗养期却要半年?
手术短时间内就能回家确实方便,但真正的考验在之后——
•1周:顶着血痂不敢洗头,睡觉要像木乃伊平躺,生怕压坏“价值连城”的毛囊;
•1个月:种植区头发掉光,吓得我半夜查资料,医生说是正常“脱落期”;
•3个月:发茬像春天草地冒出新芽,终于敢摘帽子出门;
•6个月:头发密度明显增加,理发师夸我发际线自然,“完全看不出是种的”;
•9个月:收到术后复查通知,检测显示毛囊存活率95%,医生说这算优异水平。
现在摸着一头浓密头发,我常想:这半年等待就像种花,急不得,但终会绽放。
五、给后来者的真心话
如果你也在纠结植发的价格和时间,我的建议是:
先做毛囊检测:脱发等级决定费用,我见过发际线微调只花5000元的实例;
技术比低价重要:别为了省钱选留疤痕的旧技术,后期修复更烧钱;
预留疗养期:术后三天不能洗头,两周避免出汗,提前请好年假更稳妥;
放平心态:种植头发6个月才初见结果,期间疯狂照镜子只会焦虑。
植发不是变魔术,但它确实给了我第二次选择形象的权利。从刷卡付款到如今坦然梳背头,这笔钱和时间,终究花得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