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做完下颌缘提升脸反而垮了”——这个说法让不少人心生顾虑。实际上,脸颊凹陷并非由下颌缘提升直接导致,而是与注射方案设计、医生操作水平及个体面部条件密切相关。科学理解两者的关联,才能找到安心变漂亮的平衡点。
一、下颌缘提升的机制:肌肉与轮廓的“精细博弈”
下颌缘提升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注射RDS放松颈阔肌和下颌缘区域的肌肉张力,从而缓解面部脂肪因重力或肌肉牵拉产生的下垂问题,增强下颌线条的紧致感。
但需注意的是,单纯注射咬肌可能因肌肉萎缩过快导致支撑力不足,从而引发脸颊凹陷。
例如,肉肉脸或外轮廓不流畅(如太阳穴凹陷、颧骨突出)的人群,若仅缩小咬肌而未平衡颈阔肌的牵拉力量,更容易出现“凹凸凹”的垮脸现象。
二、脸颊凹陷的“导火索”:操作不当与方案单一
注射点位与剂量偏差
若医生未根据个体肌肉分布调整注射点位,或剂量过大导致咬肌过度萎缩,可能打破面部软组织的力学平衡。
例如,咬肌深层注射能减少对表皮的直接牵拉,而浅层注射则可能削弱支撑力。
联合颈阔肌注射可缓解咬肌缩小后的下垂风险,实现整体轮廓提升。
忽视个体适应性
骨骼宽大或脂肪堆积型脸型需谨慎选择方案。
骨骼型人群仅靠缩小肌肉无法显著改善脸宽,而脂肪型需结合吸脂才能避免“瘦肌不瘦脸”的尴尬。
此外,面部松弛症状重者若未同步进行光电紧致治疗,也可能因缺乏支撑而加重凹陷。
三、如何避免凹陷?安心变漂亮的三个核心策略
选对方案:联合注射更稳妥
多数医师建议采用“咬肌+颈阔肌+光电联合治疗”的分层策略。
例如,进口RDS用于咬肌(稳定性高),国产产品用于颈阔肌(性价比适宜),配合射频类项目收紧皮肤,可降低下垂风险。
找对医生:经验与技术缺一不可
医生需熟悉面部解剖层次,精细把控注射深度与范围。
例如,颈阔肌注射需避开降口角肌以防嘴角不对称,咬肌注射需集中在距下颌缘2厘米内的深层区域。
正规机构中具有专长的医生能通过术前评估(如下垂指数测量)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做好护理:术后管理不容忽视
术后1个月内避免频繁咀嚼硬物或过度按摩,以防药物扩散影响非目标肌肉。
定期复诊观察结果,6个月后根据肌肉修养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二次调整。
四、这些人群需谨慎: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下颌缘提升
•骨骼宽大型:下颌角截骨或磨骨手术更适合。
•脂肪堆积型:面吸或颊脂垫去除结果更直接。
• 重度松弛型:需优先做埋线提升或提升类手术。
下颌缘提升本身不会直接导致脸颊凹陷,但结果高度依赖医生技术、方案设计及个体条件。与其盲目跟风,不如通过正规机构的专科评估,选择适合自己的变漂亮路径。记住,安心变漂亮的核心永远是“对症下药”,而非“一刀切”的流行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