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年假体下巴突然肿胀被迫取出!全程实拍修复过程图,三个月自然状态能否还原?
“八年精心雕琢的下巴,竟在一夜之间肿胀如球,这场突如其来的‘变形记’让所有计划瞬间打乱。”
一场“蓄谋已久”的意外
八年前,我躺在手术台上,满心期待地迎接人生头一次假体隆颏。那时的我,坚信这个决定能弥补原生下巴的短小后缩,让五官更立体。然而,谁也没想到,这个看似普通的医美选择,会在多年后引发一场“惊心动魄”的修复战。
假体植入初期一切顺利,下巴线条变得流畅自然。但第八年的某个清晨,镜中的画面让我倒吸一口冷气——下巴毫无征兆地肿胀发红,触感硬得像块石头,连张嘴都困难。回想过去几年,我自认护理到位:忌辛辣、避碰撞、定期复诊……可这场“意外”还是来了。
紧急取出假体:一场与时间的赛跑
就医后,医生诊断为“假体周围组织感染”,需立即手术取出。躺在手术台上,局麻针扎入皮肤的瞬间,八年前的记忆突然闪回:头一次感染时的剧痛、双氧水冲洗伤口的灼烧感,还有取出假体后下巴皮肤的松弛与色素沉淀……但这一次,我多了一份冷静:“至少不用再经历‘双氧水酷刑’了。”
手术过程比想象中快。医生从原切口(下巴与颈部交界处)进入,剥离假体与周围粘连的组织。由于感染导致局部纤维化,取出时需格外小心,避免损伤神经。术后,肿胀的下巴肉眼可见地“缩水”,但皮肤却像泄了气的皮球,皱皱巴巴地耷拉着,还泛着不自然的暗红。
修复日记:三个月能还原几分?
头一周:肿胀消退期的“心理战”
取出假体后,下巴每天以“毫米级”速度消肿,但松弛的皮肤让轮廓显得模糊。医生叮嘱“避免按压、热敷”,我只能靠冷敷和口服抗生素缓解不适。此时煎熬的并非生理疼痛,而是对“毁容”的恐惧——毕竟,没有人能坦然接受自己突然“老态毕钟”的下巴。
第二周:胶原蛋白的“自救信号”
皮肤开始自主回弹,皱褶逐渐舒展。我增加了富含胶原蛋白的饮食(如鱼胶、银耳),并配合医用硅酮凝胶外用,促进表皮修复。尽管仰头时仍能看到轻微凹凸,但正面视角已接近正常状态。
第六周:自然轮廓的“曙光”
两个月时,皮肤质地明显改善,暗红色褪为淡粉色,触感也柔软许多。医生评估:“组织修复进度良好,但完全修复需3个月以上。”此时的下巴虽不及假体时期精致,却意外多了几分原生感的柔和。
那些年踩过的坑,今天帮你划重点
假体≠一劳永逸
即使术后多年,感染风险仍可能因免疫力下降、局部外伤或慢性炎症(如牙周病)被触发。定期检查假体状态、及时处理口腔问题至关重要。皮肤弹性决定修复上限
年轻时的皮肤张力能支撑假体,但随着胶原流失,取出后易出现松弛。提前养护(如射频紧肤、保湿抗衰)可减少“塌陷”概率。三个月是分水岭,也是耐心考验
多数人术后1-3个月修复自然形态,但疤痕增生、色素沉淀等问题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干预。忌口、防晒、避免外力撞击是黄金法则。
与自己的和解,从接受不理想开始
这场“假体历险”让我明白:医美是锦上添花,而非雪中送炭。与其追求百分百的精致,不如懂得与细微的不理想共处。如今,我的下巴仍有一道若隐若现的疤痕,但它更像一枚勋章,提醒我曾勇敢面对选择,也坦然接纳结果。
“修复的不仅是下巴,更是对‘理想执念’的释怀。” ——这是镜头记录下的三个月,也是我送给所有求美者的真心话。